022—23310338

022—23305038

  • 应诊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2:00-5:00
孙少山老师治疗虚斑证经验举隅
来源:天津中医 | 作者:徐鸿彬 | 发布时间: 2021-07-30 | 3335 次浏览 | 分享到:

“虚斑”,亦称“内伤发斑”。此证因大多有皮下出血症状,也有人称其为肌衄。与西医所言血小板减少性紫搬症状相,所以临床见医家多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治疗。


本病因为有出血倾向,故应归属血证围時,根据其病理、病机的特点,在随师临证时,见导师多由肝、脾、肾入手。辨证分型较常见的有4种,即:肝郁牌虚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据不完全统计,经治11例,有效率可达86.5%。(其中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较多见,有的因条件所限分型不详)。究其治疗来看,孙师立方未离“和”、“补”二法。与明·张景岳所言:“......以甘平之剂温养真阴,务令阴气完固,乃可拨本塞浮。”的治疗方法,较为贴切。以下将个人学习老师治疗本病经验的典型病历按辨


证分型论述如下:


1、肝郁脾虚型

本型大多因情志佛逆,忧思郁结,部久化火则耗伤肝阴,火邪可迫血妄行。肝藏血,体阴而用阳,郁久伤肝则藏血失权,致血不归经;阴体亏耗,阳失所用可致木不疏土,牌失健运,统摄失司。由此,皆可致血溢为斑或口鼻衄血等症。治以和肝健脾法。


案例:忠者,女,37岁,未婚。患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有年。皮肤斑点时作时止或红紫交替。来诊时血小板数59×10°/L。常伴有眩晕耳鸣,口苦胁痛,抑郁寡欢,心烦易怒,脘闷纳呆,倦怠乏力;经期后10~20天左右。但潮至则如冲,或淋漓不净;脉弦细缓,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证系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拟和肝解郁健脾理气之法。


处方: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25,白术10g,丹皮10g,佛手6g,石斛10%,炒香附5g。7剂水煎服。


复诊:月经途期6天昨至,血量多,色鲜红无血块,原方加鸡血藤15g,生地20%,荷梗10名,4剂。


三诊:服药后血量较前明显减少,皮肤斑点亦减少。原方去荷梗,加怀山药20名,杰甘草5g。以上方加减化裁,续进40余剂,诸症悉除,紫证消退。血小板计数112×10/L。


按:病家大龄未婚且多思善感,抑郁寡欢,情志佛逆,郁久必致化火而迫血妄行,肝体既伤则藏血失司,故兼见眩晕耳鸣,口苦胁痛,心烦易怒,脉弦等症;肝阴亏耗阳失所用致木不疏土,脾失健运则见脘闷纳呆,倦怠乏力,舌体胖大,脉细缓等症;肝脾不调,血失统藏;故经期后,潮至如中,州漏交作,虚斑延绵不愈。法以和肝健牌。一和一补,立法用药,丝丝入扣。


2、心脾两虚型

心脾两虚型是临床治疗虚斑的常见证型。脾主统血,若思虑过度或劳偿所伤,使脾气损,而不能司统摄之权,致血失约束,离经外进;心主血,心血不足致气失养,遂成燥气、浮气,游溢脉外,致血溢络外,心脾俱虚,血不归经,溢于肌表则发为虚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