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3310338

022—23305038

  • 应诊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2:00-5:00
安胎八法浅析
来源:天津中医 | 作者:徐鸿彬 | 发布时间: 2021-07-30 | 2895 次浏览 | 分享到:

“安胎八法”是笔者继承导师孙少山老中医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的宝贵经验,结合个人心得体会整理而成的。安胎法是治疗胎动不安、胎下血、滑胎等一系列以‘胎不安'为主要证候,同时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危及母子安全的独特方法。


孙老在研究前贤之说的基础上,刻意精究推求,恒能变通化裁,立法用药主张“师其法,不泥其方”。证因脉治别有新意,遂摘其要而成“安胎八法”。


1、滋阴清热法本法适用于热扰血海,致胎亢不宁之证。多见于素体阴虚之人,孕后聚血养胎致阳气偏盛者。也有因孕期罹患热病热扰胞宫,引起胎动不安;或邪热内炽,迫血妄行出现胎漏下血者。临床可见心烦不安、五心'烦热、口渴咽千、赤便燥等症;若下血,血多鲜红,舌质多红赤,苔黄或白干,偏实热者脉多滑数,偏虚者可见细数等脉。孙老常以黄芩安胎饮加减化裁。除烦止渴加竹茹、花粉;实热盛者酌情可选用黄连、黄柏、知母等;阴虚者重用生地、元参,兼发热者用白薇、地骨皮等;下血者加苎麻根、旱莲草、阿胶等。


2、补肾固本法

《素何·奇病论》云:“胞脉者系于肾。”故补肾即为固胎之本。若孕妇先天禀赋怯弱,肾气不足;或孕后房室不节或屡孕屡数伤肾气,均可导致冲任不固,胎失所系或肾精亏损,胎失所养,从而引起胎漏下血、滑胎等证。施此法治之则本固胎安。常用方:熟地20g,枸杞子10g,J断15g,菟丝子15g,寄生15g,杜仲10g,巴戟天10g,白术10g,砂仁6g等。偏气虚加参芪,偏血虚者加当归、阿胶等。


3、健脾资源法

孙老常谓:“善养胎者,必重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资其化源则气血充盈,气充胞有所载,血盈胎得所荫,即可保胎安无虞。”故每见孙老安胎之方,几乎必用白术。《妇人规》对这一观点做了形象地论述:“夫胎以阳生阴长,气行血随……若滋养之机少有间断,则源流不继而胎不固矣。之种植者,津液一有不到,则枝枯而果落,藤萎而花坠。”临床常见平素脾虚少食或久病气血两亏之人,证见面色萎黄,心悸短气,舌质淡白,脉多细数或潘滑,胎漏下血者血色多淡,血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常用方剂如:四君子汤加山药、苏梗、砂仁等。


4、育阴和肝法

孕妇有因暴怒伤肝,血气散乱,肝不藏血导致胎漏下血或怒动肝火引起胎动不安者,多用此法治之。孙老力主“肝宜和,不宜滥伐?的观点。常告诫学生:“妊娠期尤忌滥事伐肝。”临床多应用育阴和肝之品,滋水涵木,令肝机速趋条达,血可归肝,而不伤正,血液满盈胎得灌溉,则养胎无虞。孙老自制和肝安胎方为;白芍15g,当归身10g,石斛10g,寄生10g,枸杞子10g,麦冬10g,女贞子10g。胎漏下血者可加乌梅炭、阿胶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