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和血疗损法
此法适用于孕期受伤、跌仆闪挫或劳倦过度等原因导致损伤胎元,出现胎漏下血或胎动不安者。常用胶艾汤。此方具有和血止血,缓中止痛,疗损安胎之功。亦曾见孙老用加味佛手散,方如:当归10g,川芎6g,黄芪15g,川续断10g,杜仲10g等,以收益气和血之功。遇病情紧急等特殊情况,还可单用川芎末5至6克,温黄酒送下,日服二、三次。
6、益气温中法
此法适用于阳气素虚之人,孕后阳气愈虚,胞宫失于温煦,阴寒内盛,胞脉阻滞之“胞阻”症,临床以小腹冷痛,胎气不安为主症,兼见形寒肢冷,面色邮白,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或微弱等。常用方:炒艾叶10g,党参10g,黄芪15g,炒白芍10g,炙甘草5g,巴戟天10g,生姜五片。此方可令胞脉畅达,而胎气自安,可防流产之变。
7、祛湿除痰法
本法适用于平素体丰湿盛之人,孕后恣食肥甘厚味,则湿痰愈盛,或脾肾失司,痰湿内聚。病邪壅子脏胞络,清阳不举,气机阻,犹似塞鼻扼喉,胎儿焉有不殒者。祛湿除痰常投以六君子汤加味。笔者曾见孙老收治两例习惯牲流产,一例为双阴道双于宫之滑胎证。另案为母子血型不合,孕后必塑或胎死腹中。都用此法治愈。
8、扶正解膏法
本法是针对“药食误犯”而设。临证中时有所见。孕妇接触了某些有害物质,误服或食用了某些可致堕胎的毒物、药物等。孙老常以真大黑豆30g,绿豆3vg,银花10g,甘草6g等组成扶正解毒方救治。若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加重者,可在本方基础上按证型分别加用前面介绍的安胎诸法方药。由于日常接触的“毒物”、“药食”品名繁多,故治疗很难以“一方”而蔽之。临证时还应斟酌具体情况妥为救治,以免贻误病情。
体会
1)孙老主张“审证求因”是“安胎”分型立法的依据,故谓“当察其所致之由,然后立法,运用得当,效如鼓。执此说,言简意赅者,当属景岳。”又云:“胎气不安必有所因,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皆能为胎气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其言甚确。
2)胎元殒与未殒的鉴别十分关键,临床诊断,除依靠妇科检查外,孙老常用以下几种临床指征或诊法辅助诊断:
①观察血量多少,如:血量增多,多示病情加重,卒然大下如冲,胎必不可保。
②密切观察腰痛、腹痛的程度,胎妊之妇最虑腰痛,痛甚则堕,不可不防。
③诊中指:“诊中指”是孙师秉承家传之学,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的一种独特诊法。临床用于诊断早孕及预测产期。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将诊中指应用于本病的鉴别诊断,其方法是:按照妊娠月份(一般1~3月在指根,4~6月在中节,7个月以上在末节或指端),分别在相应部位有所感应。若妊妇出现流产先兆,而与月份相应的中指脉突然上冲指端或减弱,即可能为堕胎、小产之兆,如中指脉进而消失或触摸不清,则多提示胎元已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