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3310338

022—23305038

  • 应诊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2:00-5:00
老年冠心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治疗体会
来源:天津老中医医院 | 作者:张肖力 | 发布时间: 2021-07-29 | 2287 次浏览 | 分享到:

几年来,笔者从临床实践中看到冠心病的发作除七情所伤,劳损过度外,往往与并发感染有关,特别是呼吸系统的感染。其感染的症状虽每每被心脏病变的症状所掩盖,但往往成为冠心病迁延不愈,症状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笔者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以达邪去正自安的目的,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兹将我院门急诊及住院的21例冠心病合并呼吸系感染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息者均为巳确诊冠心病病人。病史最长21年,最短半年,平均5.4年。本组病人中男12例,女9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56岁,平均年龄67岁.发病主症为胸闷,气短,心悸,心前疼痛症状加重,反复发作,难以控制。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感症状,其理化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其中白细胞升高11例,肺纹理增多7例,肺下部感染5例,肺中听诊有罗音3例。


2、治则与方药

老年冠心病其病因病机大都为本虚标实,由于正气不支,卫外不固,每易复感六淫之邪.故以扶正祛邪为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则为扶正解表,宜痹通脉。主方用人参、黄芪、苏梗、桂枝、赤芍、当归、半夏、川朴、杏仁、桔梗、瓜蒌、丹参、柴胡、甘草等。感受风热之邪的,去桂枝,加荆芥穗、薄荷、黄芩等药物以清热宜肺.湿邪重的重用陈皮、半夏、薏仁、仁。气阴两虚的加麦冬、沙参等。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除中药治疔外,必要时需配合以针灸、刮痧等物理疗法。肺部感染严重的,可适当辅以抗生素治疗.


3、治疗结果

疔效标准: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症状消失,外感症状消失,理化检查全部阴转者为显效。胸闷,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外感症状消失,理化检查阴转者为有效。21例患者经治疗最短?天,最长30天,平均15天。显效11例,有效10例.


4、典型病例

例1:周某,男,69岁,门诊输液病人。冠心病史3年.因心前区疼痛,胸闷加重1周,经自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而来我院急诊,经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胸片报告为右下肺炎。舌嗜红苔白,脉弦。中医诊断:胸痹,气虚血瘀型,复感风寒之邪.西医诊断:冠心病、右下肺炎,治疗原则拟扶正祛邪,宜痹通脉。药用人参、黄芪、苏梗、桂枝、赤芍、当归、半夏、杏仁、川朴、桔梗、瓜蒌、丹参、远志、海浮石、鱼腥草、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症减轻,原方继续服用。此者静脉予以红霉素治疗,每日1.0g,共10天。3周后复查,肺部阴影消失,心前区疼痛及胸闷诸证消失,心电图缺血表现有改善。


例2:李某,女,71岁,门诊患者,冠心病史21年,因胸闷,气短症状加重,烦躁,并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症状月余。经吸氧,自服地奥心血康、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西洋参等药物均不能缓解而就诊,详询病史.患者述一直有恶寒发热症状,咳嗽时重时轻,因心症状较重,一直未于重视。物理检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频发室早,短阵四联律,血常规白细胞11700/mm.中性76%,胸片报告为支气管炎,舌暗红苔白,脉沉少力.中医诊断:胸痹气阴两虚型,复外感风寒之邪。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以补气滋阴解表,宣痹通脉。故先予刮痧、刮痧后即感胸闷症状减轻,早搏由原每分钟20余次,减至每分钟10次以下,但患者感汗出较多,全身虚乏无力。即给予汤药,用西洋参、麦冬、黄芪、当归、前胡、川贝、桑叶、杏仁、苏梗、挂枝、丹参、炙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1周后诸证减轻,汗出减少,恶寒发热消失,仍有咳嗽咳痰,原方加沙参、玉竹,共服1个月,咳嗽咳痰均消失,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消失,心肌缺血较前改善,自觉心悸,心前区疼痛症状消失,偶有气短、胸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