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男,39岁,在职
患前列腺炎多年,尿道、睾丸愁痛、小腹、腰部疼痛、尿热尿痛,苦不堪言,应用内服中药及坐浴内外兼治,病症逐渐减轻、消失。
小便频数短涩,欲出不尽,滴沥刺痛,或痛引腰腹者,称淋证。《金匮要略》说:“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就指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由于症状表现的不同,淋证有热淋、石淋、膏淋、气淋、血淋、劳淋之分。淋证与现代医学中因淋病双球菌感染的淋病不同。淋证主要包括现代医学所谓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以及尿路结石、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
本病的发生,《金匮要略》认为是“热在下焦。”《诸病源候论》认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也。”热积膀胱和肾气亏虚,确为淋证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然因各种淋证的不同,成因亦各有差异。
若系外邪所感,蕴湿成热,或素有湿热,内外合邪,湿热流注下焦,结于膀胱,使膀胱气化失职,则成热淋;如因嗜食肥甘醇酒,致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成沙石,或在肾中,或在膀胱,或在尿道,即为石淋(又称砂淋);若邪热流注下焦,或肾虚火旺,热移于膀胱,致火热灼伤脉络,扰动阴血,血随尿出,是为血淋;如湿热下注,以致下焦气化不利,不能制约脂液,脂液随尿而出,尿液混浊如膏,便成膏淋;若湿邪留恋,日久不除,湿气伤阳,肾中元阳受损,使膀胱气化不利,病情缠绵,遇劳即发,则为劳淋。此外,淋证亦有因肝气郁结,下焦气化不利而成者,谓之气淋。
总之,本病的基本病变,为下焦气化不利,病理变化与肾和膀胱最为密切。
淋证一般都有尿意窘迫,小便频数,短涩刺痛,欲出不尽等临床症状。但随淋的不同,兼证亦异,证候亦有寒、热、虚、实之别。治疗方法,实热之证,宜宣通清利;虚寒之证,宜温阳补肾。若肾虚移热于膀胱,常虚实互见,治宜虚实兼顾。总之,须分辨诸淋,随其变化而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