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缺血性心脏病是同义词,属于中医“真心痛、胸痹、厥心痛、心悸”的范畴。
临床中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五大类型。其临床表现有胸咽发憋、心痛引背、手足发青、四肢厥冷、胃疼难忍、牙齿疼痛、下颌疼痛、短气、喘息不能平卧等症。
本病的发生,一般是年迈体虚,血脉失其柔性,心血供养不足而致。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失调,精神压力过大,七情所伤,致使发病的年龄趋向年轻化。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生活没有规律,嗜烟和饮酒过度,精神郁闷,暴怒大喜、过于悲伤,致使体内气血异常紊乱,气机失调、胸阳不振、心阳失衡、气郁血滞、脉络受阻、凝血为瘀,心阳虚、阴邪内侵。
该病本虚而标实,治疗本病要抓住时机,分清主次,治本勿忘治标,治标必顾其本,分析心气、心阴、虚衰程度和瘀阻脉络情况,辩证立法。
附:心力衰竭治疗一例
吴××,女,46岁
主诉:浮肿、胸闷、心悸两周、近日加重。患者胸闷憋气、心慌不能平卧、面色苍白、面部浮肿、疲倦无力、心前区不舒、夜不能平卧,须呈半卧位睡眠、喘息、多梦易醒、纳呆、两下肢呈现凹陷性浮肿、舌质蛋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偶有结代。
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左心肥厚、室性早博。
胸科医院诊断:左心衰竭。
血压:120/60mg。
辩证:心阳不振,心脉瘀阻。
主治:强心益气,温通心络,活血化瘀。
该患者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浮肿消退,胸闷憋气好转,夜可以入睡,生活可以自理。经过三个月的调理,患者避免了胸科手术治疗,能正常生活起居,甚为高兴。后期配制蜜丸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