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3310338

022—23305038

  • 应诊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2:00-5:00
钱乙泻青汤治疗学龄期儿童突发抽动-秽语综合征51例报道
来源:天津老中医医院 | 作者:李一卿 | 发布时间: 2021-07-25 | 2360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组采用钱乙治肝主方—泻青汤治疗学龄期儿童突发抽动一秽语综合征5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51例,男39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3.21。年龄为6~12岁,其中6~748~1032例;10~1215例。病程最短为3天;最长为14天。在本组病例中,初次发病者42例;反复发病者9例,其中经西药治疗者12例;曾经中药治疗者18

例;未经任何治疗者21例。

 

2、诊断

本组51例,均为突然发病,除见眨眼、噘嘴、等面部及四肢抽动外,兼喉出奇特叫声者45.例;伴秽语者16例。全部病例经儿童医院等确认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临床检查除主证外,伴心律失常者7例;伴轻度心肌损伤者5例,脑电图检查按年龄均属正常范围。经临床采用Wisc-CR测定, FIQ 90~ 10022人;100~12029人,说明智商均在中等以上,智力尚未受到影响。

 

3、治疗

选用泻青汤, 每日1剂, 水煎150~259oml2~4次温服。药用:当归10g,龙胆草6~10g,川芎6~10g,栀子仁10g,大黄6~10g,羌活10g,防风10g。方加柴胡6~10g引诸药入肝经。如神情烦躁者加生龙齿15g;如胸中满闷者加枳壳10g,木香3g如食欲不振者加山楂15~29g;如睡眠不安者加茯神10g,远志6g。方中胆草疏肝泻火,栀子仁辅龙胆草以增强清泻郁火之功,大黄泻火导热下行,羌活、防风配川芎以疏表里之风、散内外之邪,更行气血、当归调和营血,以标本兼顾。柴胡引诸药共奏其功。加生龙齿平肝潜阳、镇心安神以定惊悸,枳壳、木香宽中顺气,山楂醒胃消导,茯神、远志宁心安神,诸药配合达到祛邪不伤正之功

 

4、治疗结果

经用泻青汤治疗学龄期儿童突发抽动一秽语综合征51例,其抽动、叫声及秽语消失时间在7日内者为14例;在14日内者为29例;在21日内者为6例。停药6月后追访无复发者共49例,服药后叫声及秽语较抽动消失为早。其余2例分别于服药后710天叫声、秽语消失,唯口鼻及四肢抽动在连续服药1月后仍有轻微发作,改为泻青丸继服。

 

5、讨论

5.1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似与多巴胺活性过度有关,故治疗目的是症状性控制,服用西药虽可取得缓解症状的疗效,但一般治疗药物均具有或大或小的副作用,如动作减慢或肌张力增高等,而且一般药物不能较长时间控制复发,在本组51例中,9例仅复发作者,均经西药多次治疗。

5.2祖国医学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之功,若肝气郁结不舒,而失柔顺之性,必气逆易怒。唐容川氏在其所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释云:“肝在声为呼,叫呼也,肝气太胜,和长之声,变为叫呼,狂谵之类是也”。张景岳《类经》亦云:“怒则呼叫,肝之声也。”同时《医学准绳六要》也直诲:“头摇,属风属火,”其风即指肝风。综上所论,结合临床分析,本病可分为3型:①情志不达或突受惊恐引动肝风型,治以平肝熄风泻火。②痰火内盛,扰心阻窍型,治以清热涤痰。③肾虚体弱、筋失濡养型,治以补肾养阴。当前学龄期儿童学业负担过重,且大多数儿童又娇生惯养,尤其是男性儿童,更为性情娇乖,稍有不顺,即可肝气横逆,急躁怒发而引起本病,并多以抽动、叫声或秽语并见。但是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以及肝常有余的病理表现,结合历代医家“无虚不作搐”的经验教诲,治疗学龄期儿童突发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既要平肝泻火以驱邪,又要调和养阴而补虚,故泻青汤正为本病所用。

5.3儿科医祖钱乙,提倡辨五脏主证,立五脏主方。泻青汤为治肝主方,本方以平肝泻火为主,补虚调中为辅,组方精简巧妙,适应小儿的机体特点,故治疗学龄期儿童突发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得心应手,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