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67岁、理发师,1998年10月8日就诊。主诉:颈项及肩背疼痛,右手臂麻木12年。曾口服“天麻丸”等药物,并按摩治疗均未明显缓解,近2个月来颈肩部疼痛加重。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4~6椎体及胸1~2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体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稀疏,韧带钙化。查颈4~6椎间压痛,颈旁斜方肌外上缘及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右上臂活动受限,右手握力差。诊为颈肩综合征。如法施治,取颈3~胸2夹脊穴及肩臂阿是穴,经5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治疗26次肩背疼痛及麻木消失,无压痛点,颈部活动自如,半年后随访。
操作:
忠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两臂自然下垂,头稍前倾。常规消毒后,用1.5-2寸毫针刺夹脊穴,针尖向脊椎方向距脊中线15°~20°进针,进针1~2寸,得气后使针感向头部或肩臂部放射,向上提针0.5寸,贸针30分钟,其间每10分钟运针1次, 并用TDP治疗仪照射。每日治疗1次, 连续12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每次选取手臂阿是穴1~2个。
对照组取穴:
肩、肩贞、臂膳、秉风、曲池、外关、合谷、中渚,以上各穴每次取5~6穴,交替使用,针具、操作手法、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分别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治意:
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完全消失、活动如常人;显效: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改善,活动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治疗3个疗程,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以及功能活动等无改善。
体会:
颈肩综合征属中医“骨痹”、“肩颈痛”范畴。采用夹脊刺治疗本病原取华佗夹脊之意,而就现代医学解剖学为治在颈椎。夹脊穴内夹督脉,外循膀经脉,每穴下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椎体病变部分压迫上述神经血管经络等组织,导致气血瘀,发生炎症水肿,产生疼痛麻木等症。针刺夹脊穴能够调整肌张力,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以达到温经散寒、祛除风湿、消痹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