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3310338

022—23305038

  • 应诊时间:上午 8:00-12:00     下午 2:00-5:00
中医治疗胆囊炎
来源:天津老中医医院 | 作者:孙平旺 | 发布时间: 2021-09-01 | 932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某某,男,47岁。平素嗜食辛辣及肥甘厚味,烟酒过度,生活不规律。熬夜后突发右上腹疼痛,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秘结,伴中度发热。南开医院急诊确诊为急性胆囊炎,查体胆囊区明显压痛,B超显示泥沙样胆结石充满胆囊,建议手术胆囊切除。


病人未接受,遂来我院诊治,经诊断后予清热利胆、泻火通便之剂。服药一周后发热减退、腹痛明显减轻,大便中漂洗出诸多沙粒样结石。继续服药一月后诸症消失,复查肝胆B超,胆囊内泥沙样结石全部排空。


在中医里,胆囊疾病常归于胁痛范畴。胁痛是指患者自觉一侧或两侧胁部疼痛而言。两胁是肝胆经脉循行之处,故胁痛多与肝胆疾病有关。《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肝居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的经脉,皆循胁肋,故肝胆的多种疾病,均能相互影响,而发生胁痛。如气郁、血瘀、血虚、湿热等因素,导致肝胆气机升降失调,均可使肝胆经络气血壅滞,而发生胁痛。


此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如长期酗酒、嗜食肥甘厚味者,则湿热内生,蕴结脾胃,郁蒸肝胆,或土壅木郁,或郁热前熬成石。也有因常食泡菜生葱,使寄生虫卵结于胃肠,日久阻滞肝胆气机。另有忧思郁怒易伤肝,胆附于肝,二者互为表里,胆汁排泄不畅,结成砂石。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多以汤饮为主,慢性胆囊炎可食少许肉类,多食蔬果,多饮水,促进胆汁排出。在生活中切忌过度劳累,毕竟活动量大,消耗就多,补充高能食物会加重胆囊负担。